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病变,而甲状腺穿刺则是明确结节性质、指导后续诊疗的技术。甲状腺穿刺全称为“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”,是在超声实时引导下,使用直径≤1毫米的极细穿刺针,经皮肤刺入甲状腺结节,抽取少量细胞样本,再通过病理学检查判断结节良恶性的微创操作。该技术是目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“金标准”之一。

哪些情况医生会建议进行甲状腺穿刺?
并非所有甲状腺结节都需穿刺,医生会结合结节特征、患者病史等综合判断,主要适用以下情况:
1.结节大小与超声特征异常:直径>1厘米且超声提示“实性低回声”;或直径0.5-1厘米,但存在恶性征象(如边界不规则、微小钙化、结节内异常血流)。
2.颈部淋巴结异常:无论甲状腺结节大小,若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有肿瘤转移迹象(如淋巴结肿大、形态异常、内部钙化或液化)。
3.患者有高风险病史:包括头颈部放射治疗史、甲状腺癌家族史、多发性内分泌瘤病2型综合征,或血清降钙素水平异常升高等。

甲状腺穿刺流程
(一)操作前准备
基础准备:穿低领上衣,取下项链等颈部饰品;无需空腹,可正常饮食;提前完成术前常规化验。
情绪与身体调整:静坐10-15分钟缓解紧张,避免因情绪波动影响操作。
(二)操作中的步骤
定位:患者仰卧,颈部稍后仰,医生通过超声扫描确定结节位置、大小及周围血管,规划最佳进针路径。
穿刺:使用27-25G细针(比普通注射针更细),多数情况无需局部麻醉,患者通常仅感“轻微刺痛”。
细胞取样:针尖到达结节后,医生通过抽吸获取细胞,为保证准确性,会对结节不同部位取样2-3次。
配合要点:操作中需保持颈部静止,避免说话、咳嗽、吞咽;保持平稳呼吸,无需屏气;若有不适需举手示意,切勿突然移动颈部。
穿刺前后的重要注意事项
(一)穿刺前特殊准备
药物调整:服用抗凝药(如华法林、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)者,需提前1周停药(防出血风险),但必须咨询主治医生,不可自行停药。
避开特殊时期:女性建议避开生理期(经期凝血功能可能下降);频繁咳嗽者需先控制症状,严重心肺疾病患者需先调整身体状态。
(二)穿刺后护理与监测
术后护理:穿刺结束后,医护人员按压穿刺点15-30分钟止血,确认无出血后即可离院。
家庭护理要点:
伤口护理:穿刺部位6小时内不沾水,保持干燥清洁,2-3天后可正常洗澡。
活动限制:24-48小时内避免颈部剧烈活动(如转头、仰头)、大声说话、唱歌及负重。
症状判断:轻微疼痛或胀感属正常,通常1-2天缓解。
需立即就医的情况:颈部持续肿胀、出现包块;疼痛加剧影响吞咽;声音持续嘶哑、呼吸困难;穿刺点发热、红肿、渗液(提示感染)。
(三)报告解读
病理结果通常4天左右出具,若需基因检测则需7天左右;拿到报告后需及时找甲状腺专科医生,结合超声结果综合判断,制定后续方案(如定期随访、手术治疗等)。

文 | 超声科 马俊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