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出现持续、原因不明的咳嗽、呼吸困难,或是反复发作且治疗效果不佳的肺部感染时,医生常建议进行支气管镜检查,这让不少患者心生紧张与疑惑。其实,支气管镜检查是一项技术成熟、安全性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。它如同一位深入气道的“侦察兵”,能帮助医生清晰、直接地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内部情况,查找咳嗽、咯血、肺部阴影或反复感染等问题的根源。

什么是支气管镜检查?
支气管镜是一种纤细、柔软且可弯曲的医学内窥镜设备,好比一位带着“高清摄像头”的“管道探险家”,从鼻腔或口腔出发,沿着咽喉这条“主干道”,缓缓深入气管、支气管这些“分支小巷”,一路细致探查气道内壁是否有“异常路况”。遇到可疑的“问题区域”,它还能像“小手”一样伸出活检钳,取下一点组织样本做化验,或者用“小刷子”清扫分泌物,就像探险家在途中收集线索,帮医生精准判断“路况问题”的原因。整个过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可以选择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的“保护”下进行,能让医生直观看到气道内部的真实情况。
哪些情况需要支气管镜检查?
寻找病因:持续或原因不明的咳嗽、咯血、声音嘶哑、呼吸困难;胸部X光片或CT检查发现肺部肿块、阴影、结节、肺不张等,需要进一步明确性质;怀疑存在气管或支气管内的异物、肿瘤(良恶性判断);肺部感染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,需要获取深部痰液或灌洗液进行病原学检测(细菌、真菌、结核等)。
解决气道问题:取出误吸入气道的异物;清除堵塞气道的血凝块或大量粘稠分泌物;处理气管或支气管狭窄;对肺部肿瘤进行局部介入治疗。

检查过程是怎样的?
麻醉:一般采用局部麻醉,医生会向您的咽喉部喷洒或滴入局部麻醉药,以减轻咽部敏感性和不适感,过程中您保持清醒,但喉咙会有麻木感。
体位与监护:您通常取仰卧位,护士会为您连接心电监护仪,并给予鼻导管吸氧,全程保障安全。
进镜与观察:医生会轻柔地将润滑过的支气管镜经选定的通路(鼻或口)插入。经过咽喉部时,您可能会感到轻微压迫感和引发咳嗽反射(配合医生口令进行深呼吸可缓解)。镜子进入气管和支气管后,医生通过屏幕仔细观察气道情况,根据需要,进行活检、刷检等操作。
时长:单纯检查约10-20分钟,若需进行活检、刷检、灌洗或治疗性操作,时间适当延长。
检查后需要注意什么?
饮食: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,因咽喉部麻醉作用尚未完全消退,过早饮食易发生呛咳甚至误吸。2小时后,可先小口试喝少量温水,观察有无呛咳。若无不适,可逐渐进食温凉、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(如米汤、粥、烂面条、蒸蛋羹等)。检查后24小时内避免进食辛辣、刺激、过热、过硬的食物,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。
常见反应与观察:咽喉不适/声音嘶哑较常见,多因镜子经过咽喉部引起,通常1-2天内会自行缓解。期间应避免用力咳嗽、大声喊叫或长时间说话。少量咯血/痰中带血:若进行了活检或刷检,术后出现少量血丝或淡血痰是正常现象,一般会逐渐减少并停止。
需要警惕并及时就医的情况:咯血量明显增多;出现显著呼吸困难、胸痛;发热,体温超过38.5℃;出现其他任何令您不安的严重不适。
休息与活动:检查当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,多休息,少说话,让气道充分休息。

检查安全吗?
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成熟,安全性较高,并发症(如出血、感染、气道痉挛)发生率低,且医生会提前评估风险并做好应对准备。
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科医生手中一把重要的“钥匙”,能直接打开观察气道的“大门”,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。我院呼吸科已常规开展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支气管镜检查,并同步提供活检、刷检及肺泡灌洗等诊疗项目。目前采用富士580S检查设备,具备操控灵活、分辨率高、成像清晰的优势,可有效提升各类肺部疾病诊断效率与诊疗水平。
文 | 呼吸科 葛世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