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气渐退,凉风初起,立秋悄然而至。此时天地之气开始收敛,人体气血也随之由"夏长"转向"秋收"。对女性而言,秋季是调养气血、温煦胞宫、预防妇科问题的关键期。顺应天时,科学保养,才能让身心安稳过渡,为寒冬打下健康基础。

穴位按摩:通经络,暖胞宫
每天坚持按揉这些穴位,助你气血充盈:
三阴交(内踝尖上3寸):妇科要穴,调经、缓解痛经、改善内分泌,早晚各揉按5分钟。
血海穴(膝盖骨内侧上角约三指宽):活血化瘀,改善月经不调、面色萎黄,掌心揉搓至发热。
关元穴(肚脐下3寸):温补下焦,增强子宫功能,睡前温热掌心轻揉或艾灸10分钟。

饮食调控:滋阴润燥,少食生冷
秋燥当令,饮食以滋润、平和、少辛增酸为原则:
适当增加:银耳、百合、莲子、山药、秋梨、蜂蜜、黑芝麻、枸杞,滋阴润肺,濡养胞宫。
暖宫食材:生姜、红枣、桂圆、红糖(经期前后适量,阴虚有内热的不宜),温通血脉,驱散寒气。
严格忌口:冰淇淋、冰饮、大量生冷瓜果(如西瓜),避免寒邪直中,损伤脾阳及胞宫。

调摄情志:疏肝解郁,静心养神
"秋三月,使志安宁",秋季易生悲忧,影响肝气疏泄,进而波及冲任二脉:
每天给自己10分钟,闭目静坐,深呼吸,排除杂念。
多与好友分享心事,或通过写日记、听舒缓音乐疏解情绪。
保证充足睡眠,争取晚上11点前入睡,顺应阳气收藏。

导引养生:八段锦,动静结合强体质
推荐每日练习传统养生功法"八段锦",尤其注重:
第二式:左右开弓似射雕:舒展胸胁,畅通肝经,疏解郁气。
第六式:两手攀足固肾腰:刺激带脉及腰部穴位,温补肾阳,强健先天之本。
整体效果:柔和缓慢,促进全身气血流通,调和脏腑,增强免疫力,适合秋季锻炼。

特别提示
防寒保暖:尤其护好腹部、腰部、脚踝,避免穿露脐装,睡前温水泡脚。
经期养护:忌淋雨涉水,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,饮食更需温软。
秋收能量,正是女性涵养生命之根的良机。每晚揉一揉三阴交,晨起练一段八段锦,一碗温润的银耳羹代替冷饮,都是对自己最温柔的关照。这个秋天,愿你由内而外暖起来,气血充盈,眉目舒展,静待岁月丰盈。
妇科 董丽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