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不仅是祭奠先人的节日,更是蕴含着养生智慧的时间节点。在这一时期,气候多变,乍暖还寒,人体容易受外邪侵袭,巧用中药能够帮助我们调养身体、顺应自然,为身体健康筑牢根基。下面,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清明节后养生相关的中药知识。
清明节后,人体易出现哪些健康困扰?
清明时节,肝气渐盛,湿气加重,脾弱胃虚,人们易出现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等现象。此外,天气乍暖还寒,对于一些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容易出现感冒、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。
清明节后养生常用中药
1. 健脾祛湿类
白术具有健脾益气、燥湿利水的功效,有调节胃肠运动和胃肠功能的作用,能够改善脾虚湿盛导致的腹胀便溏。可以取适量白术与大米熬粥,不仅能够健脾养胃,还能为身体补充能量。茯苓也是常用的健脾利湿中药,可促进机体水液代谢,缓解湿气重引起的身体困重、大便溏稀等症状。将茯苓和山药搭配,做成茯苓山药饼,美味又健康。
2.疏肝解郁类
玫瑰花具有行气解郁、和血、止痛的功效。可有效缓解因情志不舒引起的胸闷、胁肋胀痛等症状,尤其适用于生活节奏快、工作压力大的女性。日常可用3-5枚玫瑰花开水冲泡,不仅疏肝解郁,还能美容养颜。柴胡具有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各种病症,与玫瑰花搭配,可助疏肝解郁、调畅情志。
3. 清热解表类
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、疏散风热的功效,对于清明后因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,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。用金银花泡茶饮用,既能清热解毒,又能预防风热感冒。连翘能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疏散风热,与金银花搭配使用,效果更佳,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、温病初起等症状。
使用中药的注意事项
1. 遵循医嘱: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,使用中药前,应咨询专业中医师,根据个人情况辨证用药,切勿自行买药服用。
2. 注意用法用量: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中药,不可随意增减剂量,以免影响疗效或引起不良反应。
3. 了解禁忌:在服用中药期间,要了解饮食和药物的禁忌,如服用滋补中药时,应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清明节后善用中药养生,能够帮助我们顺应自然变化,调整身体状态,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生活。
图 / 文 | 药学部 韩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