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头乂(yì)体燃可灸,
每逢端阳最抢手。
芳香避秽驱瘟疫,
奉献终身爱持久。
读了这首诗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说的是什么中药,它就是“艾叶”。提到艾叶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,艾叶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,如饮食、药用、理疗诸多方面都能见到。
艾叶的应用从古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,古人认为瘟疫属邪气,所以民间有个习俗,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日,会悬挂艾叶、菖蒲、洒雄黄来辟邪。有些地区还用艾叶给新生儿洗澡。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恶日、五毒日,从这天开始,大地上的五毒(蛇、蝎、蟾蜍、蜈蚣、壁虎)就开始活跃了起来。能够镇住这个恶日的,有一种植物就是艾叶。
艾草历史上最早出现于陶弘景所著的《名医别录》中,随着发展艾草得到广泛应用有“医草”“灸草”之称。
药典中记载: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。其性温,味苦、辛,归肝、脾、肾经,有浓烈的香味,全草皆可入药,中医认为其具有温经止痛、祛风散寒的功效,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艾草具有抗虫、消炎、平喘止咳、安胎等多种药理作用。
临床应用常见品种有:生艾叶、艾叶炭、艾绒等
艾叶与艾叶炭常用于临床中药煎剂,而艾绒则多用于中医艾灸。
关于艾灸还有这样一个故事
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生病了,赵匡胤急忙前去探望,并亲自手持艾条替弟弟灸疗。赵光义体有寒湿,温热的气息通过艾灸送入体内,寒热交织产生疼痛,叫了出来。太祖于是将热艾往自己身上灼烧,的确很痛,这样做可以分担弟弟的痛苦,赵光义感到十分感动。
古人赞赏赵匡胤对弟弟的深情厚谊,于是用成语“灼艾分痛”来颂扬他的美德,赞赏兄弟之间的情分。赵匡胤亲自为弟弟艾灸、也取艾自灸,可见其对艾灸操作熟练,并且相当信任。
注:艾灸是很好的理疗方法但须注意的是对症应用,且注意防火、防烫伤。